实验教学中心发展历程

发稿时间:2015-05-28浏览次数:4042

l学科简介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所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所属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二级学科均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建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南京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研究起步于1958年, 1978年成立了计算机科学系,1993年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在建系前和建系初期就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上个世纪60年代调试成功了当时国家高等教育部所属高校第一台计算机,实现了我国第一个高级语言编译程序;70年代分别主持了国产DJS-210中型计算机和XT-1操作系统等软件系统的研制;80年代研发了国内第一个分布式系统ZCZ,培养出中国大陆第一位计算机软件博士。建系以来,南京大学的计算机学科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一直位居国内先进行列。

目前我系在职教职工111人,其中教授27人(含博士生导师24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31人。师资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计划入选者9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1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入选者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霍英东基金或霍英东奖获得者3人,宝钢奖教金获得者2人,中创软件人才奖获得者5人,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

我系教学和科研实验条件优良。各类实验室总面积约5100平方米。配备有IBM RS/6000 SP2并行机,HP Integrity rx5670集群,Sun HPC3000IBM AS/400eSGI Origin200HP DS20E等小型机,以及140余台IBMSunSGIHPDell服务器和工作站,800多台PC台式机和便携机,2Spirent网络测试仪,301台其它教学实验仪器和接入InternetCisco高速有线/无线局域网。还拥有200多平米的图书阅览室,室藏中文专业书籍1.1万余册,外文专业书籍1.8万册。每年订阅中、外文专业期刊300余种。

l实验教学中心发展历程

建系后,由计算技术专业的电子线路实验室、数理逻辑专业的逻辑电路实验室组建并发展演变为计算机系的“教学中心实验室”,2003年更名为“计算机科学实验教学综合实验室”。目前设有“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组织结构”、“计算机软件基础”、“无线网络实验室”、“多媒体技术”、“普适计算”、“计算机网络”、“Internet新技术”、“IBM/SUN体验室”和“Linux/Unix体验室”等实验室以及三个学生创新实验室。

计算中心1980年从计算机系分出后成立,定位为面向全校开展教学、科研服务的大型实验室。承担全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提供计算机课程教学实习、全校网络课程学习。1988年起,计算中心逐步配备微机向全校开放,在实施“九八·五”工程中,计算中心在鼓楼、浦口两校区建立了“文科读写议多媒体实验室”、“网络实验室”、“大学英语学习中心”、“硬件组装实验室”等16个教学实验室。机房使用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配置了HP、方正、联想等著名品牌的高档计算机1100余台,构成了一个包含26台部门级服务器和几十台交换机的网络环境。宽敞明亮的机房,高档的主流配置,先进的网络结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实验环境。

2005年计算中心回归计算机系,并与计算机科学实验教学综合实验室组建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依托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平台建设,在“211”、“985”工程支持下,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建设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目前拥有各类设备2800余台套,仪器设备总值近2100万元。实验中心分鼓楼校区和仙林校区两部分,其中鼓楼校区实验室面积约为1230平方米,有大小机房7,300PC 机,除了满足本科4年级学生和成人教育学生教学使用外,还作为江苏高考阅卷和一年两次的英语四、六级考试阅卷点。同时也是托福和GMAT考点。实验教学中心在仙林校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学校基础实验楼乙区拥有一、二两层,面积为4500平方米,共有实验室25间,其中专业教学实验室12间,基础教学部13间;拥有一个由1500多台PC机和30PC服务器组成的千兆网络系统。装备了空调、吸尘器、灭火器、温感、烟感、灭火喷淋头、网络地板、UPS 不间断电源等先进的机房设施。主要面向全日制本科生的基础课实验教学、专业课教学和实习,并向研究生的教学实习开放。还建立了学生创新实验室,提供给学生课余实践活动和参赛强化训练。

在校、系两级领导下,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学科优势、基地优势、成果优势、人才优势,拥有一支热爱教学、年富力强、学有建树、结构合理的教学和技术支撑队伍。实验中心目前有工作人员66名,实验教师4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实验技术系列14人,其中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9人;其他流动编制辅助人员12人。

  

l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成果

建系以来,教学实验室以数字逻辑电路实验课程为起点,发展为目前的计算机硬件基础与系统实验课、软件及应用基础与专业教学实习课三个部分。其中硬件类实验课目前开设《数字逻辑电路实验》和《计算机结构原理实验》2门必修课,《微机接口技术实验》和《数字系统设计实验》和《嵌入式系统》3门选修课。通过实验来验证和巩固学生所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技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中心在ACM竞赛、数学建模等比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007年我系三代表队获得第32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中国赛区14银。2008年我校三代表队获得第33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中国赛区22铜佳绩,由我系蒋炎岩、李昂、李珅三名同学所组成的Tuners队表现突出,首次获了ACM/ICPC全球总决赛权。2008年度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15个、二等奖9个,省级一等奖24个,2009年全国大学文科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2个。本科生张先行获PAKDD 2009“最佳学生论文奖。本科生许佳、薛双百、许信辉完成的《基于FPGAMIPS32流水线处理器的设计与实现》获2009Altera 全国创新大赛二等奖。

另外,实验中心在承担实验教学任务之余,研制了数字逻辑电路实验箱、逻辑测试笔、DSP实验仪器、视频远程传输系统等多种教学仪器,获得江苏省教学实验仪器研制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次。还编写实验教材多本,发表或出版科研论著数十篇(本)。1997年在江苏省教委组织的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评估工作中,被确定为首批验收合格单位。

实验中心机房全面实行开放式管理,每天提供14小时服务,除满足各类教学需要外,还提供了一定数量机时让学生自主用机。实验室课程安排、机时分配、上机注册等均实行联网自动化管理,学生做毕业论文和展示自己的作品可在计算中心配置的专用服务器上完成。另外,实验中心的教师积极承担校内外的信息系统开发任务,成功开发了学校财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

为了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接触到最新实用技术,使之能迅速适应和胜任就业后的实际工作,与IBM公司合作,依托实验中心先后成立了IBM技术中心和IBM专业认证合作学校。还得到Microsoft 公司资助,成立了面向研究生的“微软俱乐部”。

实验中心除承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专业实验教学外,还承担了全校其他22院系,61个专业、年实验人数近1万人的实验教学工作,共开设实验课程32门,提供实验项目250余个,年实验人时数近56万小时。10余年来,在实验教学中心接受实验教学的大学生数将近10万人,是我校运行稳定、教学效果良好、规模较大的实验教学中心之一。也是国内高校计算机专业中规模较大实验教学中心之一。

l发展目标

面向日新月异的IT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在学校教学改革总体思想指导下,结合学校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教学改革工作总体方案,通过实验课程体系重组,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进行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全面改革,全面推进实验管理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网络化,为学生构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培养、特长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营造一个以教学为主,兼顾科研与服务,以科研带动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环境。